火狐直播下载 火狐直播下载

媒体公告

cccsss

媒体融合如何一“技”绝尘

来源:火狐直播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09 07:02:34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媒体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数智时代”下,主流媒体如何在新兴技术赋能之下自我革新、转型发展?

  “新媒体的创新,最终取决于技术力量,而技术力量的集聚要建立团队。”“内容、技术和管理是媒体融合‘新数智化’的核心要素。”……

  10月26日,在徐州举行的2023中国报业媒体技术创新发展大会嘉宾演讲和圆桌论坛环节,众位学界、业界专家就技术赋能媒体实践、媒体技术迭代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度阐述。

  “媒体融合进入第10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该做怎样的判断和决策?”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韦路教授以《迈向媒体融合2.0时代》为演讲主题,对比了媒体融合1.0和2.0的区别与特征,生动阐释了媒体融合2.0时代的探索与出路。

  “我们可以把媒体融合1.0时代视作媒体融合的上半场、浅水区,其物理反应大多数表现于基层媒体的在地融合,比方说大量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就是很好的例子。”韦路介绍,“进入媒体融合2.0时代,传统媒体不管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已经不是原来的传统媒体,而变成了一个新媒体。”

  进入媒体融合的2.0时代,新媒体如何进一步融合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此时的媒体融合技术特征趋向于智能化、平台化和沉浸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整个传媒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媒体的平台化让受众和用户慢慢的变多,人们越来越依赖大的网络站点平台获取内容信息和服务。

  “现在做平台比做原来的媒体机构更重要。”韦路说,“数智技术使得客户的真实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满足于原来的二维甚至三维的体验。媒体融合下半场的深水区正在产生化学反应,从原来的基层媒体在地融合变成区域媒体跨地融合。”

  媒体融合的时代,从业者不断面对着新的变化。打破固有思维,勇于创新,诸多媒体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韦路将之提炼为三个方面:

  首先从加法向减法转变。以前很多媒体集团旗下有多个客户端、公众号,但不能够很好地形成合力,现在有不少重量级媒体集团做起减法,从多终端变成强终端,从几朵云变成一朵云,从多个网变成一张网,收效更好。

  第二是从独奏向合鸣转变。媒体融合1.0时代,主流媒体相对来讲还是单打独斗比较多,现在必须要抱团取暖,更好地去探索怎么样做协同式的内容生产、聚合式的广告投放、全链式的数据监测。

  第三是从网媒向智媒转变。在媒体融合2.0时代召开这样一个媒介技术大会,很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有不少媒体在智能中台、智能生产和智能终端的建设方面已走在了前面。

  无限的内容数据在万物互联的融媒2.0时代流动,形成巨大的全媒体环境。当下的媒体机构如何迎接技术挑战向纵深发展?韦路认为:

  第一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也就是用户思维,要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唯一标准。不管是中央厨房、智能中台还是未来的任何技术创新,都不要忘了一个初心,就是让老百姓满意,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二要重视创新驱动。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对于基础研发,媒体可能没这样的实力,也没有必要,但从技术应用方面去推进主流媒体的创新,进行自我革命,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是多向赋能。在推动区域联动方面,此次大会在中报协的推动下,不一样的地区的报业加强联动、资源整合,为中国报业的媒体深层次地融合发展营造了良性的生态。

  韦路在演讲中,称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在机制创新等方面作了很好的探索。他说,媒体融媒的未来还可以在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尝试。

  “传媒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如何推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保国以《传媒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为题,详解当下媒体转型案例,阐述了传媒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从总的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地增长,传媒产业本身也到了一个发展的转折点,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整期、升级改造的缓冲期。”崔保国认为,从宏观市场发展及结构优化调整的角度看,产业调整和优化整合都将有利于传媒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

  媒体融合走过十年,当下该如何把握传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势?崔保国指出,尽管报纸期刊的广告和发行量双双收入大幅度地下跌,但在融合发展方面,仍有不少报业集团做得风生水起。

  传媒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作为数字化的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数字化的经济在加速发展,传媒产业进入以数据为基础、以科技为驱动、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的发展新常态。

  传媒生态走向多元共生。传媒生态不断衍变,平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场域,大众媒体、自媒体、社会化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共同存在,传媒生态呈现多元共生的状态。

  传媒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是一种经济现象、一种技术创新现象乃至一种全球现象。传媒的边界延展范围极大,慢慢的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存在。

  “媒体融合与转型主要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数字化转型,一个是多元化经营。”如何推进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模式,崔保国分享的几个模式值得思考。

  “澎湃新闻的创新之路,是壮士断腕、彻底转型的模式。”崔保国介绍,澎湃新闻经历了从广告+版权的传统收入结构,发展到当下广告+版权+政务+智库+技术输出等多元化的收入格局。

  “新媒体的创新,最终取决于技术力量,而技术力量的集聚要建立团队。”新媒体为何要搭建自己的技术团队?崔保国认为,尽管团队搭建的过程并不轻松,但一旦初具规模,带来的回报立竿见影。

  “现在来看,数字订阅已变成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具有影响力与传播力的成熟模式。”以《》和财新传媒为例,崔保国介绍了数字订阅付费模式的推广应用成果。

  “财政扶持成为一些媒体的经济支柱,这是主流媒体经营现状。”新型主流媒体如何推进多元化经营?崔保国分享了新型主流媒体多元化经营的案例。

  “浙报集团对窗口期把握得特别好。”崔保国认为,浙报集团坚持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坚持新闻传播价值、服务集聚用户的基本理念值得借鉴与思考。

  “传媒资本运营,资本反哺传媒,这是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崔保国介绍,新华报业集团利用自有资金,聘请专业团队,利用报业的信誉调动社会保险资本,为集团发展输送资金,形成良性的造血功能。

  “广电媒体中做得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湖南广电传媒集团的双平台运营模式。”崔保国分析,双平台超级组合打开新局面,问题大多有三点,一是顶层设计上,新型主流媒体实现了再升级。二是从人力资源来看,高管层双向交叉任职。三是制度保障上建立了双平台联席机制。

  “MCN化成为传媒机构实现商业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崔保国认为,政务服务、跨界融合、文化产业园、民生服务、房地产、户外媒体等,都是媒体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文化思想,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在主题为《智能变革与传播力竞争力新影响因素》的演讲中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精准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要求与人民群众对新视野、新知识、新服务、新文化、新观点、新认知的需求。知识需求与精神满足是国人的核心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对更多知识服务的需求,必须以新的思想框架重新审视、理解、把握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让受众能够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支出,在不同传播方式、渠道中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得到更为持久、深层的精神满足。

  当前,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方兴未艾,智能传播变革正在深刻发生,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播领域的认知方式和演化方式产生复杂影响,成为智能传播变革的主要驱动力量。未来,数据不仅是生产要素,更是影响力的生成要素。对数据的收集控制、发布解读,成为当今世界更为隐蔽、更具战略意义的施加影响方式,数据话语权也将成为国际传播的战略博弈工具和战略竞争焦点。随只能传播形态的出现,人工智能生产内容开始影响人的认知,信息分发环节在影响力生成中权重逐步扩大,影响力生成逻辑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因此,AIGC今后将会成为超级传播主体。

  随着智能传播变革时代的到来,各类媒体应当主动转变内容制作思维和运作思维,努力为受众提供知识溢价与服务溢价,积极创造多重价值。建议媒体从面向阅读需求走向面向发展需求,更多服务于中小企业主、中小投资者等肩负发展责任、关注发展要求的读者,为他们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内容和服务。建议媒体从立足分析思维走向立足发现思维,结合事实分析研究,发现数据中蕴含的特殊关联、隐藏信息,从而感知态势、发现机会、创造价值,为受众提供着迷和价值的服务溢价。建议媒体从注重分析态势走向注重挖掘机会,从结构性不足中挖掘潜藏和现实消费需求,通过发掘机会来吸引读者关注。建议媒体从优化传播思维走向驱动传播思维,在制作内容、运作媒体时,把用什么方式能驱动更多受众参与再传播作为核心策略,努力形成多轮、多次、多向、多维、多形态的再传播。建议媒体从提升传播价值走向提升知识价值,在对数据的分析与展示中,体现思考、发现规律、提供方法和启迪。建议媒体从满足获知需求走向满足认知需求,在数据中有更多发现,提示重大关系、重大价值,以认知启迪创造再传播价值。建议媒体从关注内容需求走向关注精神需求,以知识溢价和服务溢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身处智能传播变革大潮中,媒体深层次地融合应高度关注5个战略性选择。一是从整合走向深层次地融合,要基于数字媒体观推进媒体再造;二是从内容走向数字内容,要基于驱动再传播重构内容生产;三是从发布走向智能分发,要基于个性化推荐重塑传播平台;四是从传播走向交互传播,要基于深层影响力创新传播方式;五是从融媒体走向智媒体,要基于新质竞争力适应智能变革。前瞻而现实地看,媒体发展范式已确定进入从融媒体向智媒体、从深融到智融加速演进的历史关口,重塑融合已成为数字变革、智能变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媒体一定要通过更主动加速智能融合获得更强赋能,以更强大的智能竞争力,不断的提高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媒体融合离不开大的产业环境,伴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发展,尤其这些技术的融合和叠加,正推动着新一轮产业变革,迎来全球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长明表示,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地融合,是未来10年发展的主线,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媒体融合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刘长明介绍了10年来媒体融合的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从相加到相融,从融媒体到智媒,全国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已经构建了全媒体矩阵,建设了融合采编生产和发布平台,实现了业务、技术、流程等方面的深层次地融合。”刘长明说,媒体融合的10年是一个不断进化升级的过程,媒介边界、产品形态、业务模式、出版模态、业务流程、受众交互、业务边界都在迭代升级。

  展望媒体融合未来趋势,刘长明认为会朝着“新数智化”的方向演进。“新”就是以移动新媒体平台为核心,通过新技术驱动,构建新业态、新生态;“数”即数据,媒体将依托内容数据、用户数据和运营数据重建与用户的连接;“智”即通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传播、智能化交互技术重塑业务边界;“化”即通过业务的流程化再造,实现媒体深层次地融合发展。

  “内容、技术和管理是媒体融合‘新数智化’的核心要素。”刘长明说,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会形成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地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媒体资源协作新生态。在此过程中,内容运营与服务、移动传播新旗舰、融媒体流程再造、组织与管理重塑等都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媒体融合技术演进路线大致分为以业务驱动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以产品技术驱动为主的互联网+移动网络时代以及数字化+AI智能时代。”刘长明介绍,当前,我们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区域融媒体平台要求具备多租户管理、多渠道发布、多媒体生产、多语种处理、多维度分析等能力,移动客户端发布要支持可视化配置、高频化迭代等。

  刘长明认为,要构建新一代智媒开放平台,促进业务一体化、生产移动化、内容视频化、编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实现媒体融合生产方式的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此外,要强化多模态数据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构建多模态智能媒资系统,打造枢纽级信息服务和智库服务平台,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业务化发展。

  “未来,智能技术将与选题策划、内容创作、编审加工、智能分发和传播等业务流程紧密融合,‘人机协同’会成为业务流程的新范式。”刘长明表示,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建设将朝着融媒体采编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区域/行业融媒云、智能媒资系统、内容审核和风控管理平台、媒体/舆情大数据服务、AI能力服务及智能工具、自主可控国产化等方向进行。

  媒体融合是以技术为推动的一次转型,但是技术往往是传统媒体最大的软肋。归纳媒体融合这10年的状况,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主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周劲用了6个关键词来总结:“前三个关键词能够说是这10年来的困局,后三个关键词是未来的破局。”

  第一个困局叫花瓶。媒体融合的10年里,传统媒体在技术方面投入了很多资金,但很多前端融合往往给传统媒体挖了一个坑,成为一个摆设。表面上它们有声有色,但实际上有些技术除了投资大之外,所有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第三方公司,容易被卡脖子。

  第二个困局叫文理杀,就是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相爱相杀。传统媒体是文科生的天下,但是技术往往是理工男的强项,所以技术的推动就像文科女和理工男谈恋爱一样,基本上没有好的结局。在媒体融合生态下如何能够不相爱相杀?这要进一步努力。

  第三个困局叫死结。其中一个是选型的死结,文科生觉得非常高大上的技术,拿过来用时并非如此。再一个是投入的死结,媒体融合技术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产金额的投入,用技术方法来解决它的传播力和变现力易引起媒体更没有钱,形成恶性循环。

  媒体融合怎样破局?周劲也用了三个关键词:“一个叫系统工程,第二个叫小而美,第三个叫数智化。如果从这三个方向破局,未来的传统主流媒体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新的辉煌。”

  第一个破局是系统工程。一项技术的应用和研发对传统媒体而言,不是几个技术人员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考察检验一家传统媒体的技术工作是不是完善,更重要的标准要看三点,一是看传统媒体有没有技术发展的策略,二是看有没有技术委员会,三是看有没有技术外包,能不能依靠自己开发的一些技术挣钱。

  第二个破局是小而美。未来的媒体融合最需要的就是小而美的软件,能够给传统媒体带来收益,比如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开发的“彭城好爸妈”软件,它能够嵌入到APP当中,又能带来收入,还可以有效的进行技术的外包外输,这就是一个小而美的软件。

  第三个破局是数智化,就是将数字化和智能化结合起来,把过去的媒体融合转型到内容+数据+智库+文字变现这条新赛道上。

  数字化赋能并不是简单的“新闻+技术”,而是要通过技术运用和研发,把贯穿其中的创新思维真正激发出来。各类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媒体的换道赛跑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在技术赋能之下,采访流程会有哪些变化?周劲说:“媒体内容生产首先从采访开始,我们以前的采访流程是接到电话线索后,带着采访本深入现场,写好以后再发送。现在的采访流程已经全变了,机器监控线索,然后机器辅助收集材料,帮助把初稿写好,记者拿着厚厚的一沓材料到现场再采访。”

  从采访环节到发布环节,大量由机器帮助完成的文稿,在发布前经过机器的监督后,进行再传播、再交互。周劲认为,这样的流程,将使整个媒体的数据化智能化的转型前进一大步。

  媒体融合走到今天,对传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潮新闻管委委员、技委委员李磊认为,从人才维度来看,无论是内容生产人员、技术人员,还是运营人员,都必须化身为“六边形战士”,既要懂得内容策划,又要懂得技术创新,还要懂得运营培训。从实践维度来看,技术对于主流客户端的核心支撑作用,其实能分解成三个问题,即技术如何赋能内容?技术如何加持运营?技术怎么来实现有效变现?

  他表示,要回答好这三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核心要素:一要立足实际对客户端进行重新定位,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传媒企业在技术浪潮背景下的核心优势和核心价值。比如当下有咋样水平的技术团队,是否有完整的技术平台,是否有高黏性的用户群体等,都是必须格外的重视的考量维度。二要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同时要有数字化平台的顶层设计。比如打造技术底座、构建数据中台,以及利用互联网大厂的通用大模型,对媒体行业专属模型进行训练,最终目的是要把原来的一维或二维信息平台向多维信息平台演进。

  明确上述两个方面的核心要素之后,从内容、运营、经营三个层面考量技术的核心支撑作用,需要着重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注重以技术提升赋能内容创新,提供丰富的产品内容形态,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好的阅读感受。如采用元宇宙、AR、VR等技术,创造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二是注重以技术有效整合社会化媒体,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积极传播内容,加强与用户的互动,使之成为传媒机构与受众用户之间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三是通过自主可控的客户端,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服务,提升内容触达效率,实现新闻内容、营销广告的有效曝光,来提升用户黏性和广告收入。四是注重强化数据驱动决策,利用数据中台进一步探索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更好地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据此制定出更精准有效的内容战略、运营策略和营销手段。五是注重技术的探索整合,不停地改进革新盈利模式,实现技术的有效变现。如区块链能够适用于内容版权的确权,实现版权变现;将元宇宙、AR、VR用于各行业云展厅的开发,实现多元化收入来源。六是以跨界合作共生为抓手,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展开合作,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拓展传媒产业链和生态圈,提高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而言之,不管是媒体深层次地融合、还是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技术都是关键要素,但要真正破解当下传媒行业面临的问题和痛点,还是要结合自己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方式方法才能够有效破题。

  普遍来说,当前媒体最大的痛点是内容与外壳的匹配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人员不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值得推荐,而内容生产者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技术去包装去推广,缺少熟悉内容场景,能够打通产品、技术和市场的CPO(首席产品官)。一个优秀的CPO可以将技术团队与内容生产团队有机融合,把内容通过合适的技术方式包装出来,并以恰当的渠道分发出去。解决好这个内部运作机制的明显问题,就能够为用户持续提供精准服务,一直在优化体验,打造用户友好型媒体,以此来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的内容传播和经营效益最大化。

  “2018年,我们率先提出要做智库媒体,不断探索促进传统记者向专家、研究员的角色转变,大大拓展了传统新闻媒体的边界,使得我们除了传统报道,在研究能力、连接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上都有所提升,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共建者。”南方都市报编委、N视频CEO陈伟斌从两个维度介绍了南方都市报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

  陈伟斌介绍的第一个维度是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现已更名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究院)。“我们基于大数据模型和开源的互联网信息,做一些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民意调查和问卷调查。”陈伟斌说,南方都市报通过课题研究和智媒服务精准响应城市治理、社会治理、行业治理需求,有效参与社会治理。

  “在城市治理方面,用深度调查报道和大数据,可以助推城市管理者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陈伟斌说,南方都市报连续多年推出广州城市治理榜,多维度关注和研究城市治理。其中的一些评价标准已逐渐被纳入官方考核体系,课题延伸的智库服务也在为政府部门解决治理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如此,南方都市报还建立了由广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学者、热心市民以及媒体朋友同行组成的民间观察团,围绕城市治理的热点话题、典型案例开展专题调研,借此推出报道、提出问题,推动管理者提供解决方案。

  “参与社会治理,简而言之,就是用数据推动治理。”陈伟斌介绍,在社会治理方面,南方都市报和广州市委政法委合作发布了“红棉指数”,对广州11个行政区特定时间段内社会治理状况做测评,侧重监测治安安全、舌尖上的安全、钱袋子安全、校园安全、出行安全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为官方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陈伟斌说,在行业治理方面,随着网络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会伴生很多热点问题,比如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未成年人防沉迷、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等,南都与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助力行业规范发展。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持续推出“手游不良信息及防沉迷系统测评”“音视频及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测评”等系列测评和调查,推动行业治理,因此获评“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称号。

  第二个维度即南都的新媒体能力。“我们成立了N视频客户端,并基于这个客户端做了一个广东视频服务平台,打造‘视频版广东发布’,主要服务广东市县级融媒体发展。”陈伟斌介绍,南都和他们进行深度捆绑,通过提供选题、素材和创意等,和大家共同讲好广东故事。

  陈伟斌总结说,南都智库课题研究不仅善于察觉缺陷、研究问题,更加致力于探寻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而提供决策参考,搭建协同共治平台,促进治理效能提升,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承载媒体产业转型的未来是技术赋能很重要的一项使命,媒体数字产业发展有何特点?怎么样发展?在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每经)副总编刘林鹏看来,媒体数字产业发展有两个很明显的趋势。

  一是AI的变革。数字技术、人工智能(AI)的快速的提升,正在改变新闻生产的全流程,这种改变不是单点的,而是渗透到新闻生产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特别是大模型的横空出世,为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不但可以轻轻松松完成翻译、拟标题、写稿件、发微博、提取摘要、列采访提纲等普通任务,还能进行数据整理、风格化和个性化写作,生成非新闻图片,实现虚拟人主播等。2020年是每经技术转型元年,每经启动了AI战略项目,以AI写稿为基础,完成AI快讯系统。

  二是视频化转型。2021年是每经视频转型元年,以“新闻可视化+虚拟主持人”,每经上线了国内首个全流程无人化、AI驱动的视频直播系统———每经AI电视。这是每经以海量的AI快讯为基础,通过智能制图、自动化动效、视频融合等技术方法,开发出的财经视频产品。通过每经AI电视,能轻松实现7×24小时视频播报财经新闻,构架了每经文字+视频的全平台内容传播矩阵。

  在视频转型过程中,只有直播是远远不足的,很多时候需要快速攻占各大数据平台,怎么迅速拆条?刘林鹏介绍,2022年是每经的平台重构运营整合年,这一年,每经重新开发了每经APP,优化了网站,成立每经科技公司,研发并成功推出“雨燕智宣”系统。

  作为一个AI短视频自动生成平台,“雨燕智宣”由每经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融合数字人、虚拟声音、元宇宙等应用场景。它通过垂类大模型实现文本输出,通过短视频自动算法,智能匹配媒资后,快速生成高品质AI短视频,最后多平台一键分发。目前,雨燕智宣已广泛商业应用,推广至全国多个媒体和融媒体中心、大规模的公司、金融机构、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等领域。

  “转型的方向与路径有很多,但精力和资源有限,要选择一种路径专注地做下去。”刘林鹏认为,从AI文字的改造,到视频直播的提升,再到短视频的智能化生产,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推进过程。总的来说,每经的AI经历了从文字的智能化,到视频的智能化,到标准建立和输出,最后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每经不仅推动自身的AI和视频化探索,也希望推动整个媒体行业的AI和视频化变革。

  在技术赋能媒体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转型还是参与社会治理,最终都会落在一个点上,那就是内容生产。

  新媒体环境下,怎么样提高内容生产的能力?刘林鹏认为,在媒体转型过程中,首要的是思维方法的转变,由传统思维向产品思维转变。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构架,在此基础上按照每个用户的反馈一直在优化、升级、迭代,用产品思维让新闻获得更大价值,更加鲜活、更好传播。

  其次要明确技术赋能的方向。以需求导向找出核心问题所在,是技术开发的一个前提。因此,媒体攻克难点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坚持需求导向,明晰要说明、解决什么,通过与技术人员的沟通互动,集中力量解决核心问题。

上一篇:湖南省数据局关于2024年第一季度全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的通报 下一篇:年度热词层出不穷为何会流行?哪些能被词典收录?